极速电竞娱乐-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刷新赛道纪录,中国选手创个人最佳
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了这场备受瞩目的赛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马(Tadese Lemma)以2小时06分18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刷新了北京马拉松的赛道纪录,女子组冠军则由肯尼亚选手佩雷斯·杰普契奇尔(Peres Jepchirchir)摘得,成绩为2小时20分45秒,中国选手表现亮眼,杨绍辉以2小时08分12秒获得国内男子组第一,张德顺则以2小时25分33秒位列国内女子组头名,双双创造个人最佳成绩。
赛事规模与组织创新
本届北京马拉松是疫情后首次全面开放国际选手参赛,报名人数突破12万,最终通过抽签确定3万名正式选手,赛事延续了“双金标”认证(国际田联金标赛事、中国田协金牌赛事)的高标准,赛道全程42.195公里,途经天安门、西单、奥林匹克公园等北京地标,充分展现城市风貌,为提升选手体验,组委会增设了8个补给站,提供能量胶、盐丸及本地特色小吃“冰糖葫芦”,并在终点安排冰敷区和专业按摩服务。
国际选手展现统治力
男子组比赛中,莱马在30公里后突然加速,甩开卫冕冠军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(Eliud Kipchoge),最终以领先1分12秒的优势冲线。“北京的氛围令人振奋,观众的热情让我突破了极限。”莱马在赛后发布会上表示,女子组杰普契奇尔则凭借稳定的配速策略,在最后5公里反超埃塞俄比亚选手亚沙内·阿雅娜(Yashan Ayana),继2022年后再度夺冠。
中国军团突破自我
尽管未能站上总成绩领奖台,中国选手的表现仍可圈可点,杨绍辉全程紧跟第一集团,最终排名总成绩第五,将个人最好成绩提升近1分钟。“感谢教练团队的战术安排,今天的状态比柏林马拉松时更好。”他坦言,女子方面,张德顺与李芷萱交替领跑国内选手,最终张德顺以2秒优势胜出,值得一提的是,53岁的业余跑者刘庆红以3小时01分完赛,成为年龄组别冠军,证明“大众体育”的蓬勃发展。
科技与环保成亮点
本届赛事首次启用“AI计时芯片”,选手佩戴的智能设备可实时监测心率、步频等数据,并通过5G网络传输至组委会大屏,组委会与环保组织合作,回收了超过2吨塑料水瓶,加工成纪念奖牌外壳,北京市体育局局长赵文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马拉松推广绿色低碳理念,未来所有参赛服将采用可降解材料。”
花絮与人文关怀
赛道沿途的助威团成为另一道风景,海淀区某小学的鼓乐队用《运动员进行曲》为选手加油,而来自非洲的留学生自发组成“母语加油队”,用斯瓦希里语为同胞呐喊,赛事医疗团队透露,全程仅12名选手因轻微中暑退赛,无严重伤病报告,残障选手方面,视障跑者李金生借助导跑绳以3小时48分完成全马,他说:“体育平等是马拉松的精神内核。”
未来展望
随着北京马拉松的圆满落幕,中国田协宣布2025年赛事将升级为“大满贯候选赛”,奖金池提升至50万美元,国际田联技术代表卡尔森(Mark Carlson)评价:“北京的组织水准已接近波士顿、东京等老牌赛事,有望在三年内跻身世界马拉松大满贯。”
这场秋日里的奔跑盛宴,不仅见证了人类极限的挑战,更展现了体育连接世界的魅力,从专业运动员到业余爱好者,每一个脚步都在诠释着“永不放弃”的马拉松精神。